天然矿泉水因其自然、健康的属性日益受到消费者欢迎,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好水不愁卖”的市场前景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其中。日前,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天然矿泉水分会第十二次会员大会暨产业技术交流会在江西宜春召开。会议主题为“源于自然,贵在天然”,与会专家、企业代表就天然矿泉水的市场现状及预期,食品安全问题应对及可追溯体系建设,包装材料及涉水产品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水处理及包装技术创新,优秀水源地的保护与开发等行业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天然矿泉水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下半年开始,饮料行业增速回暖,今年一季度增速达6.2%,在整个食品行业中表现突出。其中,包括天然矿泉水在内的包装饮用水领跑全行业,产量、增速是全行业的两倍,产量占比超50%;以小瓶水为主、桶装水为辅的传统包装饮用水市场,大包装水、玻璃瓶和袋装水等新的包装形式开始显现。
优质水源成市场开拓重要条件
具有自然属性的天然矿泉水被视为品质生活的象征,消费者有着较高的认同感。但什么是高端矿泉水?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赵亚利在会上强调了自己一直以来的观点——高端不等于高价。她认为,高端应体现在产品品质、工艺与包装、水源地和品牌历史文化等方面,而不是单纯靠价格来定义。“我国的优质水资源有限,而水源是天然矿泉水品质的基石,因此,优质水源是实现天然矿泉水市场定位的重要手段。”赵亚利表示,高端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打磨,更需要共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尼尔森研究数据显示,包装饮用水愈发受到消费者青睐。其中,天然矿泉水市场渗透率提升明显,但消费认知尚不足。未来,企业可通过对消费市场进一步教育培训,并在包装、规格、价格等方面形成差异化以提升市场竞争力。会上,达能依云分享了在优质水源基础上,通过严控生产工艺和品牌市场营销,打造全球**的知名包装饮用水品牌的经验。
应加快技术创新与建立追溯体系
国家食药监总局巡视员陈传意在发言中对包装饮用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进行了通报。2014—2016年,我国包装饮用水抽检不合格率为4.11%,农村不合格产品高于城市,不合格产品92%集中在10升以上的桶装水,主要超标项目为铜绿假单胞菌。天然矿泉水抽检不合格率仅为1.62%,这与铜绿检测项目在天然矿泉水中实施较早有一定关系。陈传意提示,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明确了生产企业的主体责任和自查制度,这要求企业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并积极开展自查和自律行动。他表示,中饮协2008年发布的《中国包装饮用水自律公约》、2012年发布的《中国桶装饮用水行业生产和管理自律文件》,进一步提高了包装饮用水行业生产和管理水平,也显示出“行业自律”在天然矿泉水产业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
针对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国家食药监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已在婴幼儿配方乳粉和白酒生产中推行,建议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尽快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铜绿假单胞菌和臭氧处理带来的***一直是天然矿泉水生产面临的两大问题。会上,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表示,从生物膜入手控制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繁殖效果更加明显,利用活性炭去除*离子和***的方法也得到良好发展。未来,随着包装饮用水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和食源性致病菌菌种资源库的完善,配合数据共享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立,天然矿泉水生产中微生物将得到更好的来源识别与控制消除。
玻璃包装渐成趋势
中国日用玻璃协会理事长孟令彦介绍,玻璃作为包装容器,具有安全性好、可塑性与增值性高、绿色环保等优点,可更好地提升消费感受,与天然矿泉水的属性非常吻合。他表示,我国是世界上**大日用玻璃生产国,2016年,日用玻璃产量达2852万吨,但人均消费不足10公斤,离30—50公斤的国际人均年消费量还有很大差距。随着轻量玻璃瓶成功解决“更重”这一劣势,未来玻璃瓶将成为高端饮料包装材料**。
科柏拉斯饮料设备(苏州)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祖满友则提醒全行业关注水资源和包装材料的节能环保问题。未来,企业应当从瓶型设计、物流需要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轻量化设计、减少吹瓶成本、二次包装等手段减少塑料使用,促进产业可循环发展,也间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品牌声誉。德国克朗斯股份有限公司对“PET灌装线四位一体机”在节省空间和提**产效率方面的优势进行了介绍。
会议还对积极参与“天然矿泉水优质水源征集及宣传”活动的13家天然矿泉水企业的优质水源地从生态环境、水源文化、水源管理和保护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展示,并强调天然矿泉水自然、健康的属性使其天然带有不同于其他包装饮用水品类更高附加价值,符合消费升级趋势和市场需求,水源地的开发、保护、管理是天然矿泉水可持续发展的基础。